查看原文
其他

家长对教育的功利心,培养不出真正的未来“精英”

点击上方“大语文俱乐部”关注  ↑↑↑ 



近日,“杭州妈妈花6万元给孩子报了11个暑假培训班!”的消息,在很多家长的朋友圈迅速传播开来。这种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的功利性教育观念,让众多家长在获得极大情感共鸣的同时,也开始焦虑起来。


家长到底在慌什么?



01

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——

过于功利


最近看《天才少女》这部电影很有感触。电影中小主角Mary遗传了母亲的数学天赋,抚养她的舅舅却只希望她像普通孩子一样快乐成长,因此拒绝了去少儿天才名校。Mary外婆知道后试图争夺抚养权,并希望Mary数学天赋以得到施展。在此之前,Mary外婆将女儿(Mary母亲)看成是实现自己未竟梦想的机器,逼迫女儿成为了一个不懂得如何正常交际的“数学怪物”,这也直接造成了女儿的自杀……

Mary母亲曾嘱托舅舅愿Mary平凡,本质是希望她幸福


这个发生在电影里的故事,却扎扎实实地击中了中国的教育现状。


中国不少家长如同《天才少女》里的外婆一样,无法接受自己孩子平凡过一生,他们出于攀比心理让孩子去各种辅导班,或者在网上照搬别人的教育经验,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教育孩子的远见性,而只有“多快好省”的速成思想。他们想马上看到投入后的直观成果,让孩子学习那些高转化率的才能……在这个“填鸭”过程中,家长忽略了孩子们的感情,扼杀了孩子们真正的乐趣。


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对此表示,过于功利性的教育方式,最终的结果却是收效甚微,更多孩子失去的是宝贵的童年。



02

教育思维一定要目光长远,

孩子才能走到有诗的远方。

去年,山东高考考生孙洪涛因其折纸特长,曾被哈尔滨工业大学(威海校区)降60分录取(最终未去)。他说,“我只是把折纸作为我的一个兴趣爱好,即使它难度很高,并且需要我付出很大精力,但我很喜欢它,常常乐在其中。”他每天自学英语以便查阅外文折纸材料,从刚开始的临摹到个人设计创作,他的几何能力和数学素养也有了提升。

孙洪涛和他的折纸作品“飞马”。


如此看来,学到什么技能和知识都不是最重要的,而是能培养出什么能力。只有让孩子跟着自己的兴趣走,才能真正学到其中精髓,从而受益。


很多软实力,比如创新思维,比如人格素养,为人处世等等,虽然难以构成迅速直接反馈的硬通货,但却能促使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先生在其多次演讲中都强调:“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、品格、性情、兴趣,开阔他的眼界与胸怀,使他将来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和学校生活当中。”


教育孩子,本质上是家长们的自我修行。希望家长们要走出教育功利性误区,在为孩子选择培训班时,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意愿,其次要对培训机构多花点心思研究,眼光放长远些。龙之门大语文曾有位学员家长带孩子多次试听课程后,慎重选择了龙之门大语文:

龙之门大语文的课堂,教孩子学习读书的意义,如何树立远大理想,如何变成一个有智慧的人,如何关爱动物亲近自然……这些都会引领孩子有思想内涵,有追求担当,有情趣,懂生活会生活,将语文综合素养融入骨髓,这比考高分要重要得多。



龙之门大语文不培养高分机器,倡导体验式教学。从话题和课文的引入,再到课程的拓展延伸,每个环节都要孩子亲自参与其中。教给孩子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,更多注重对孩子思维的引导,和对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养成。




— END —

本文由龙之门大语文编辑排版

部分配图源自网络



龙之门大语文

— 定义语文学习新高度 —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